什么软件可以看封神纪:观世音是怎样成佛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4 14:44:10

观世音菩萨名号由来

  第一节 译名

  观世音菩萨,是一位悲心恳切,觉照圆明,寻声救苦,随类应现,并与娑婆世界因缘最深的等觉大士。以处处展现“于苦恼死厄,能为作依怙,具一切功德,慈眼视众生”的大悲精神著称于世。在《法华》、《楞严》两部重要佛教经典中有着集中反映。

  观世音菩萨,说文Avalokitesvara,汉文音译“啊那婆娄吉低输”(旧译)、“阿缚卢极低湿伐罗”(新译)等;意译为“光世音”(见《正法华经》)、“观世音”(则法华经》、《悲华经》、《楞严经》、《维摩活经》、《请观音经》、《观无量寿佛经》、《大悲心陀罗尼经》等)、“观世自在”(见《大日经》)、“观自在”(见《般苦心经》、八十《华严经》、《解深宫经》、《十一面神咒经》、《不空绳索咒心经》等),此外尚有“观音”、“观音声”、“观世音自在”、“圣观自在”等译名,而以“观世音”和“观自在”之名影响最大,运用最广,分别代表了旧译和新译之极至。但在传统习惯上被教界和民间所普遍称用的,仍为旧译——“观世音”。

  又,梵文Bodhisatta,音译“菩提萨捶”、“菩提索多”、“扶萨”等,意译为“大士”、“开土”、“胜士”、“大道心众生”、“觉有情”、“法王子”等。习惯上多沿用译音的略称——“菩萨”。菩萨是指以“智”上求佛道,以“悲”下化众生,实践四摄、六度等妙行,不同程度地圆成了自觉(以佛法觉悟自心)、觉他(用佛法觉悟他人)的大乘圣贤。以“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救世悲怀为其表征。其果位次于佛而高于罗汉,自下至上分成五十一位次。观音、文殊、普贤等都是位列“等觉”(谓其智慧功德,等似妙觉佛陀),为菩萨之首。

  第二节 释名

  观世音菩萨的得名由来,诸经有三种记载:

  一、由宿世悲愿得名。《悲华经·受记品》谓菩萨在远古因地修行时期,因发大悲誓愿而蒙宝藏如来授记:“善男子,汝观天人及三恶道一切众生,生大悲心,欲断众生诸烦恼故,欲令众生住安乐故,善男子,今当字汝,为观世音。”

  二、以修四自利得名。《楞严经·耳根圆通章》谓菩萨自述,往昔恒河沙劫前,师事观世音如来,以闻思修,入于正定,观世音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

  三、由证果利他得名。《法华经·普门品》谓释边牟尼佛就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的提问答复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话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唐玄类法师《大唐西域记》卷三曰:“(阿缚卢积低温伐罗),唐言观自在。合字连声,梵语如上,分文散言,即阿缚卢枳低,译‘观’,伊湿伐罗,译曰‘自在’。旧译为光世音,或云观世音,或观世自在,皆讹谬也。”后世学者通过比照经义或考证原典,一般认为旧译不谬;尤其从佛法角度而论,二译相辅相成,体现了菩萨“悲智双运”的境界:

  一、从侧重有别论:观世音,是说世间众生遭遇灾难不祥,若一心称念菩名号,菩萨观照无遗,即时寻声赴感,使之高苦得乐,此从“悲”立名。观自在,是说菩萨因地修行,用般若妙观智,由耳根一门深入,反闻自性,不被外界声境所转,故尔观听圆明,得大自在,此从“智”立名。

  二、从圆融一体论:观世音,是以能观之智,观照世间一切音声.不起妄识、妄闻,反闻自性,而入正定,此具“智”义。观自在,正是因观知众生苦难,以大神通,随机往救,自在无碍,此具“悲”义。

  具体地说,“观”是主体的妙智,始终如一;“世音”是客体的境界,有着前后的不同。就其因中自利,“世音”可指菩萨所具的“闻性”;就其果上利他,“世音”特指所闻一切众生的称念祈求之音。合而论之,每一名号同时兼具了悲智、因果的双重义蕴。这正符合了菩萨道的基本原则;修自利之功德,是为着圆成利他的事业;做利他的事业,是为着庄严自利之功德。

  第三节 别称与密号

  在正式名称之外,观世音菩萨还有一些家喻户晓或者鲜为人知的别称。这些别称有的直接出于佛经,如“燃索”和“千光眼”,出自《大悲心陀罗尼经》——“佛言:此菩萨名观世音自在,亦名燃索,亦名千光眼。”

  “施无畏者”,出自《法华经》——“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为‘施无畏者”’。

  “大悲者”,出自《请观音经》——“一切佛兴世,安乐众生故,异口各各身,端坐金刚座。口出五色光,莲花叶形舌,赞叹‘大悲者’,调御师子法”。又出《十一面神咒心经》——“敬礼圣观自在菩萨摩河萨大悲者”。

  有的别称虽出自后人的创造,却无疑间接地根据于佛经,如:

  从其修证立号,称“圆通大士”;从其应化文号,称“普门大士”;从其形相立号,称“白衣大士”;从其居处立号,称“南海大士”;又依《法华经》中“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的记述,称其“救苦菩萨”等等。“智”立名。

  从圆融一体论:观世音,是以能观之智,观照世间一切音声.不起妄识、妄闻,反闻自性,而入正定,此具“智”义。观自在,正是因观知众生苦难,以大神通,随机往救,自在无碍,此具“悲”义。

  具体地说,“观”是主体的妙智,始终如一;“世音”是客体的境界,有着前后的不同。就其因中自利,“世音”可指菩萨所具的“闻性”;就其果上利他,“世音”特指所闻一切众生的称念祈求之音。合而论之,每一名号同时兼具了悲智、因果的双重义蕴。这正符合了菩萨道的基本原则;修自利之功德,是为着圆成利他的事业;做利他的事业,是为着庄严自利之功德。

  第三节 别称与密号

  在正式名称之外,观世音菩萨还有一些家喻户晓或者鲜为人知的别称。这些别称有的直接出于佛经,如“燃索”和“千光眼”,出自《大悲心陀罗尼经》——“佛言:此菩萨名观世音自在,亦名燃索,亦名千光眼。”

  “施无畏者”,出自《法华经》——“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为‘施无畏者”’。

  “大悲者”,出自《请观音经》——“一切佛兴世,安乐众生故,异口各各身,端坐金刚座。口出五色光,莲花叶形舌,赞叹‘大悲者’,调御师子法”。又出《十一面神咒心经》——“敬礼圣观自在菩萨摩河萨大悲者”。

  有的别称虽出自后人的创造,却无疑间接地根据于佛经,如:

  从其修证立号,称“圆通大士”;从其应化文号,称“普门大士”;从其形相立号,称“白衣大士”;从其居处立号,称“南海大士”;又依《法华经》中“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的记述,称其“救苦菩萨”等等。

  此外,在赞颂、祈愿之际,所用“大莲华身”、“大净有情”、“闻名救厄者”、“世间慈悲父”等别称更是不一而足,但出自民间妇孺之口的“白衣娘娘”和神话小说《封神演义》的“慈航道人”之类,严格地说,均与正规的别称无涉。

  密号,是佛教密宗用以对其所奉佛菩萨或所授传法灌顶弟子的特有称号。观世音菩萨为显、密两宗所共车共尊,其密号为“正法金刚”。又因密教认为观世音菩萨系阿弥陀佛同体之化现,故又与弥陀同号“清净金刚”。

晕,他不是佛.....还没修成佛呢
只是得道而已

观世音,是菩萨,不是佛。佛教分佛,菩萨,罗汉级别,观世音还没修炼到佛这个等级,同样济公是降龙罗汉转世,他还没修到菩萨级。

神话中观世音前世就是男儿,他是修成佛的

他很努力啊,玉皇大帝看他很努力,就让他当上了神仙。就变成了现在的大慈大悲的温柔美丽善良大方的救苦救难的南海观世音好菩萨。
我想信只要经过你的努力,你也一定能当上的。

听说观世音前世是男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