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崇拜亚历山大:描写中国的风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30 00:23:11
☆求求你们了告诉我吧, 我有用,是语文课要用.☆

江山异域久神游
内藤湖南(1866-1934)是近代日本中国学的奠基者和最重要的学者之一。早年他曾在《万朝报》、《朝日新闻》等报社当记者,是活跃在明治中、晚期政界、文坛上的一个有名的“中国通”,对中国近代社会政治变迁、文化现象多有及时的、敏锐的评说;1907年起,执教于京都大学文学部,任“东洋史第一讲座”教授,对近代日本中国学的形成、日本中国学研究中京都学派的成立,做出了开创性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他的中国史分期说、中国文化中心移动说、注重元典阅读与考据的实证主义治史方法等,至今仍影响着日本中国学界。
内藤一生曾九次来过中国,旅迹遍及华北、东北、长江流域的所有主要大城市,象北京、天津、沈阳、上海、南京、苏州等地,则是屡次游历。中国,有他往昔在汉籍上久已熟悉了的名胜古迹,是他精神上向往已久的文化发祥地。“故旧当年空鬼籍,江山异域久神游”(《燕山楚水·游清杂诗》),他凭着汉学家的学者素养及新闻记者的职业敏感,所到之处,赞美风光景物,考证古迹名胜,评述士风人情,时而抒发一些今夕对比、中日比较的议论感叹,或浅吟低唱,或慷慨高论,无不涉趣成文,近百年后读来,仍觉饶有兴趣,时获启发。
辽阔的中国大地,以广阔宏伟的气魄使来自岛国的内藤深为感动。纪行文中,尤其是第一次来中国写下的《燕山楚水》中,有许多对中国风光景物的描写、赞美,试看以下一小节:“过了澎浪矶,就到彭泽县,这里是长江南岸,皆山骨嶙峋,威岩争峙,……山和江之间,芦花盛开,眺望颇呈奇观。凡大江沿岸,洲渚平衍处,芦荻丛生,往往数十百里不断,时方孟冬,叶败花开,如霜如雪,极目无涯;或曰长天杳渺,云树相接……如此宏远豁大之景观,只有在大陆中原才有缘识得,见惯了我邦以细腻取胜的风光的眼睛是不能想象的,真可谓天地间之大观。”
这是1899年11月初从上海往武汉溯江而上的船上的所见。这样的描写在书中俯拾皆是,又如从塘沽到天津的火车上对北方平原的赞叹,登游长城的观感,对杭州西湖山水的倾倒等等。他还在同书中比较、总结中日两国风景道:“要而言之,中国之长在莽苍、宏豁、雄健、幽渺,不在明丽、秀媚、细腻、委曲,赏之如啖甘蔗,渐品佳味;我邦之景,如尝糖蜜,齿颐皆甘。”
在一些旧都古城,内藤湖南对于中国人不重视历史文化,不惜破坏具有文化教育意义的历史古迹的做法,深感痛惜。如在南京,内藤感叹道:
“欲探访明故宫的城墙,却损坏得连残迹都寻不见,据说因为城墙的古瓦值钱,被政府卖掉了,在这里我看到中国人败坏古物的勇气,不禁扼腕惊叹。……(在会见当时南京的都督时,)我又问及明故宫城墙被破坏之事,他对这样的问题更是没放在心上。于此可见近来一般中国人的心理状态。”(《支那视察记》)
在武昌,内藤很想去拜诣黄鹤楼下的曾文正公、胡文忠公的合祠,向王督军(当时的湖北督军王占元)一打听,才知道因为曾、胡辅助清廷讨伐太平军,延缓了革命的进程,而被革命党中的年轻人憎恶而毁坏了。在长沙,岳麓山下的曾文正公祠,也变成了湖南烈士祠。内藤是赞成中国辛亥革命,赞成中国走共和国道路的,这在他辛亥后所发表的一系列文章、讲演中都可明确看到。在岳麓山下,他也拜诣了黄兴、蔡锷墓庐,在西湖之滨,面对秋瑾烈士之墓,他也曾肃然起敬。然而,对于革命者的过激行为,内藤叹道:“(曾文正公对于两湖的)土地和人民是有大功劳的,湖南人如此易忘50年前曾文正公对于家乡的鸿业大恩,甚而憎恨他,实在令我惊异无语。”(《支那视察记》)历史总在曲折坎坷中前行,时至今日,《曾国藩全集》、《曾文正公家书家训》等书又一次成为书店里、报摊头读者们的热门书,学者们也正重新研究、公正评价这位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还他以历史上应有的地位。回味80年前一位外国学者的先见卓识,良可感叹。

风光无限好啊!!!!!!!!!!!!!!!!!!!!!!!!!!!!!!!!!!!!!!!!!!!!!!!!!!!!!!!!!!!

无限好风光
呀!!!!!!!!!!!!!!!!!!!!!!!!!!!!!!!!!!!!!!!!!!!!!!!!!!!!!!!!!!!!!!!!!!!!!!!哈哈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