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灶那个牌子质量好:帮我介绍 王小波 谢谢大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2 16:54:14

王小波,一代著名作家,生前鲜为人知,死后声名广播。自一九九七年四月十一日去世后,他的作品几为全部出版。评论、纪念文章大量涌现,出现了“王小波热”的文化现象。出版作品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我的精神家园》、《沉默的大多数》、《黑铁时代》、(地久天长》;纪念、评论集有:《浪漫骑士》、《不再沉默》、《王小波画传》。一个严肃作家在死后两年时间里,如此地被人们阅读、关注、讨论,应该说是十分罕见的,其中所蕴涵的文化意义是非常丰富的,而它所透露出来的一个基本信息就是,王小波为许许多多的人们深深地喜爱着。

  王小波年谱简编

  1952年5月13日出生

  5月13日,王小波出生于北京一个干部家庭。此时正值“三反”运动期间,家庭境况突发变故,这一突变对王小波的人生产生极大影响。他的名字“小波”就是这一事件的记录。

  父亲王方名原籍四川省渠县,逻辑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193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学生运动,不久赴延安,转战至山东。50年代初任国家教育部干部。1952年被错划为“阶级异己分子”,1979年平反恢复党籍。母亲宋华为国家教育部干部,原籍山东省牟平县。

  王小波在全家五个孩子中排行老四,在男孩中排行老二。他的许多小说中主人公取名“王二”,或许并非偶然。大姐王小芹,二姐王征,兄王小平,弟王晨光。

  1957年五岁

  父亲就逻辑学发表的系列文章引起较大反响。4月11日与周谷城等人一起受到毛泽东的接见。这件事对王小波的家庭状况、成长环境有一定影响。

  1958年六岁

  “大跃进”运动给王小波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可以从他的一些杂文和小说中看到。

  1959年七岁

  9月入北京市二龙路小学读书。

  1964年十二岁

  小学五年级时一篇作文被选作范文,在学校中广播。王小波对于小学语文老师对他写作能力的欣赏印象颇深,这位老师可以说是他写作生涯中的第一位“伯乐”。

  1965年十三岁

  9月入北京市二龙路中学读书。

  1966年十四岁

  上初一时“文化革命”开始,作家对这一运动的印象可以在《似水流年》等小说中看到。

  1968年十六岁

  在云南兵团劳动,并开始尝试写作。这段经历成为《黄金时代》的写作背景,也是处女作《地久天长》的灵感来源。

  1971年十九岁

  在母亲老家山东省牟平县青虎山插队,后做民办教师。一些早期作品如《战福》等就是以这段生活经历为背景写作的。

  1973年二十一岁

  在北京牛街教学仪器厂做工人。后在北京西城区半导体厂做工人。工人生活是《革命时期的爱情》等小说的写作背景。

  1977年二十五岁

  与在《光明日报》做编辑的李银河相识并恋爱。当时在王小波朋友圈中传阅的小说手稿《绿毛水怪》是二人相识的契机。

  1978年二十六岁

  参加高考,考取中国人民大学,就读于贸易经济系商品学专业。大学期间在《读书》杂志发表关于《老人与海》的书评。

  1980年二十八岁

  1月21日与李银河结婚。同年在《丑小鸭》杂志发表处女作《地久天长》。

  1982年三十岁

  大学毕业后,在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教书。教师生活是《三十而立》等小说的写作背景。开始写作历经十年才完成面世的成名作《黄金时代》。

  1984年三十二岁

  赴妻子就读的美国匹兹堡大学,在东亚研究中心做研究生。1986年获硕士学位。开始写作以唐传奇为蓝本的仿古小说,继续修改《黄金时代》。其间得到他深为敬佩的老师许倬云的指点。在美留学期间,与妻子李银河驱车万里,游历了美国各地,并利用1986年暑假游历了西欧诸国,这段经历在一些杂文和小说中可以看到。留学期间,父亲去世。

  1988年三十六岁

  与妻子一道回国,任北京大学社会学所讲师。

  1989年三十七岁

  9月出版第一部小说集《唐人秘传故事》,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原拟名《唐人故事》,“秘传”二字为编辑擅自添加,未征得作者同意。小说集包括五篇小说:《立新街甲一号与昆仑奴》、《红线盗盒》、《红拂夜奔》、《夜行记》、《舅舅情人》。

  1991年三十九岁

  任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讲师。小说《黄金时代》获第13届《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小说在《联合报》副刊连载,并在台湾出版发行。获奖感言《工作·使命·信心》发表于《联合报)1991年9月16日第24版。这次获奖对王小波的写作事业起了鼓励作用。

  10月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第4版报道了《黄金时代》获奖的消息。

  1992年四十岁

  1月,与李银河合著的《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由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出版。

  3月,《王二风流史》由香港繁荣出版社出版。收人三篇小说:《黄金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

  8月,《黄金年代》(由于编辑的疏忽,“时代”一词误印为“年代”)由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出版。

  9月,正式辞去教职,做自由撰稿人。此时至去世的近五年间,写作了他一生最主要的著作。

  11月,与李银河合著的《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12月,应导演张元之约,开始写作同性恋题材的电影剧本《东宫·西宫》。

  1993年四十一岁

  写作完成并曾计划将《红拂夜奔》、《寻找无双》和《革命时期的爱情》合编成《怀疑三部曲》,寻找出版机会。

  1994年四十二岁

  7月,《黄金时代》由华夏出版社出版。收入五篇小说:《黄金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革命时期的爱情》、《我的阴阳两界》。

  9月,王小波作品《黄金时代》研讨会在华夏出版社召开,著名文学评论家及记者近二十人与会。

  1995年四十三岁

  5月,小说《未来世界》获第16届《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

  7月,《未来世界》由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出版。

  1996年四十四岁

  10月,妻子赴英国剑桥大学做访问学者。

  11月,杂文集《思维的乐趣》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7年四十五岁

  4月11日,因心脏病突发辞世。

  4月,妻子李银河发表悼文《浪漫骑士·行吟诗人·自由思想者——悼小波》。

  4月,与张元合著的电影剧本《东宫·西宫》在阿根廷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编剧奖。同年,电影《东宫·西宫》人围嘎纳电影节。

  4月26日,王小波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公墓举行。

  5月,《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由花城出版社出版,5月13日首发式于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

  5月,杂文集《我的精神家园》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10月,《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杂文随笔全编》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10月,《沉默的大多数》由香港明镜出版社出版。

  1998年

  2月,《地久天长——王小波小说剧本集》、《黑铁时代——王小波早期作品及未竟稿集》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9年

  2月,《黄金时代》(上、下)、《白银时代》、《青铜时代》(上、中、下)由台湾风云时代出版公司出版。

  4月,《王小波文存》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他被称为“文坛外的高手”,写小说写杂文,写的是非常中国的内容,但最先受到的却是海外学界的认同。幽默亦带调侃的语言、灼灼的思想与个性,也许这一切,恰恰是国内“文坛”排斥这个人的理由。怪异或者平常的是,他的死亡成就了他在中国的文名,一时间他的文集洛阳纸贵,他的作品也成为人们探讨的焦点。这一切,不知他在天有知,是会报以微笑或苦笑。

喜欢他的作品,从很久以前起,那时他还在生,一本封面金黄色的《黄金时代》单行本,使我惊诧竟有这样一位并无名气却如此不凡的大陆作家,从此留了意。当然,看到他更多作品的时间是到了他去世之后,喜欢他的杂文更甚于小说:他的魅力在于特立独行的思想,而其杂文因之而光彩炫烂。王小波是个有趣的人,他的文章也是有趣的文章,至于如何有趣,就要读者自己去领略了。

王小波简历:

1952年5月13日出生于北京。

1968~1970年云南农场知青。

1971~1972年山东牟平插队;后作民办教师。

1972~1973年北京牛街教学仪器厂工人。

1974~1978年北京西城区半导体厂工人。

1978~1982年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经济系学生。

1982~1984年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教师。

1984~1988年美国匹兹堡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88~1991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讲师。

1991~1992年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讲师。

1992~1997年自由撰稿人。

1997年4月10日逝世于北京

有一个写书给聪明人看的灵魂飘走了,留给这世界很多。他的文字给编成了四本书:《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还有一本杂文选。

他的小说曾经不为社会接受,却仍然如一道闪电划过,惊起无数人凝视的眼睛:那是什么,如此清晰而准确地一把把生活抓过来放在了你的眼前,回答了你心里一直疑惑模糊的问题。当我第一次读到《黄金时代》时,就是这样的感觉。读到一半,心里那“这是好书吗?”的疑问一下烟消云散了,从来也没有人能够如此地描写生活,透过那些简捷无忌的语言,那些无法可想的想象,你看见了生活的模样,简单、亲切,那是小波所看见的,他告诉你的。

没有人能够真正理解他的文字,喜爱他的人只是感受到了他那种超越这个时代文学理解力的想象、洞悉、感悟。

王小波是独特的,他的文字也是独特的,仿佛不是这个时代所能拥有,于是他走了。仿佛他来只是为了给这个世界来一道闪电,擦亮许多人的心似的。

王小波

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艾晓明博士在王小波离世后,曾这样的评论他的文学地位:「王小波是目前中国最富创造性的作家,他是中国近半世纪的苦难和荒谬所结晶出来的天才。他的作品对我们生活中所有的荒谬和苦难作出最彻底的反讽。他还做了从来没有人想作和做也没才力做到的事,他唾弃中国现代文学那种软,伤感和谄媚的传统,而秉承罗素,伯尔?卡尔维诺他们的批判,思考和想象的精神,同时把这个传统和中国古代小说的游戏精神作了一个创造性的衔接。」
王小波的文学创作独特,富於想像力、幻想力之余,却不乏理性精神,特别是他的「时代三部曲」。「时代三部曲」是由三部作品组成,分别是《黄金时代》、 《白银时代》 和《青铜时代》 。在整部三部曲系列中,他以喜剧精神和幽默口吻述说人类生存状况的荒谬故事,并透过故事描写权力对创造欲望和人性需求的扭曲及压制。至於故事背景则是跨越各种年代,展示中国知识份子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命运。事实上,王小波最过人之处,无疑是随心所欲的穿梭古往今来的对话体叙述,并变换多种视角。表达手法方面,他擅於用江洋恣肆的笔触描绘男欢女爱,言说爱情的动人美丽场景及势不可挡的威力。

事实上,对於王小波这部成品作《黄金时代》,文学界的评誉甚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副编辑白桦更说:「《黄金时代》 把以前所有写性小说全枪毙了!」

关於王小波

1997年4月10日在北京因心脏病猝死的王小波,被誉为中国的乔依斯兼卡夫卡英,亦是唯一一位两次获得世界华语文学界的重要奖项「台湾联合报系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的中国大陆作家。他经历复杂,在1952年出生於北京,并先后当过知青、民办教师、工人、工科大学生。其后,王小波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取得文学硕士,再学电脑,於统计系当助教,回国后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1980年,他与李银河结婚。 1995年,王小波的成名作《黄金时代》被当局查禁,甚至不准在国营的新华书店摆卖,可是却受广大的读者和文学评论家赞赏。事实上,《黄金时代》在个体户书摊上已经售出六万多册,并且出版了台湾版和香港版,对此,《人民日报》海外版亦不得不承认:「这部小说无论在国内还是海外留学生偶一露面总会造成排队阅读的局面。」至於他唯一一部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并且荣膺1997年的戛纳国际电影节入围作品,使王小波成为在国际电影节为中国取得最佳编剧奖的第一人。

“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档案资料
姓名:王小波
出生地:北京
职业:作家
生卒年月:1952.5.13-1997.4.11

大事年表

1980年1月21日与李银河结婚;
1992年与李银河合著《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
1994年《黄金时代》出版;
1997年4月与张元合著的电影剧本《东宫·西宫》在阿根廷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编剧奖。同年,电影《东宫·西宫》人围嘎纳电影节。

王小波年谱简编 [详细]

浪漫骑士·行吟诗人·自由思想家
小波生性相当抑郁,抑郁既是他的性格,也是他的生存方式;而同时,他又非常非常的浪漫。

小波是个完全彻底的异教徒,他喜欢所有有趣的、飞扬的东西,他的文学就是想超越平淡乏味的现实生活。

小波写了真正美好的爱情和性,写了他的人物如何地想要生活在一个可以创造发明,可以爱,可以探讨人的一切自由的可能性的时代。而这个时代永不到来。

[ 追思 ]

>>> 亲人
·我的丈夫——王小波 李银河做客凤凰卫视,接受杨澜访谈
·母亲的忆念 小波有才华、有思想,他是个耿直的人
·我的舅舅 我的舅舅是个作家,在他刚刚要出正式小说全集时,他却死了……
·童年时的小波哥哥 小波是个好哥哥,一辈子做事都会凭点良心

>>> 读者
·一块智慧的多米诺骨牌 他从自己远离无趣开始,成为一个自主的人
·王小波哀荣的底蕴 王小波的人格与个性、追求是全新
·王小波留给我们:智慧和有趣 一个特立独行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声音
·王小波的精神家园 生活与写作有三个原则:热爱智慧、热爱异性、追求有趣
·黄金时代的浪漫骑士 他更像一个农夫,把真理从虚无里牵出来

>>> 遗产
·王小波作品目录 《时代三部曲》、《沉默的大多数》、《思维的乐趣》……
·王小波语录 我认为低智、偏执、思想贫乏是最大的邪恶
·王小波推荐小说作者 卡尔维诺、罗素、昆德拉、奥威尔、海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