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n5100刷机:试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8 12:40:23

劳动价值论最初是由古典经济学派创立的,但是由于他们的方法论上的错误,导致了古典经济学的两个难题:即价值规律同资本与劳动相交换的矛盾;价值规律同有机构成不同的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矛盾。马克思通过对这两个矛盾的研究与揭示,从而最终地完成了劳动价值论的深刻变革过程。其理论创新一是区分了劳动力和劳动,克服了古典经济学的第一个矛盾,二是发现了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化形式,创立了生产价格理论,从而克服了古典经济学的第二个矛盾。

  一、方法论变革

  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理论的变革,同他特殊的研究方法是分不开的。与以往的经济学家不同,马克思从社会、历史的角度出发,对政治经济学的全部范畴赋予了新的内容。马克思转移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其劳动价值论乃至整个经济学的创立,都是在社会性这一研究视角内进行和完成的,他在经济学上的成功,也是由于他这种立足于社会现实的研究方法的结果。

  马克思是以科学的社会视觉来构造劳动价值论的。从商品的物质属性中抽象出内在的社会关系来,把商品的使用价值理解成自然关系,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马克思还用社会性视角分析了劳动生产率与使用价值、价值的变动关系,分析了价值形式在历史上的演化历程,证明了商品的交换是卖者让渡使用价值获得价值,买者让渡价值获得使用价值的过程。在物与物的交换的外壳下,隐藏着人与人交换劳动的关系。马克思从社会性视角出发,构建了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在《资本论》的一开始就声明:该书的主题是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这就昭示了马克思与古典经济学家的不同之处,他要研究特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和特定生产关系下进行的生产,要研究特定社会历史关系下的经济运行规律,要研究特定社会生产关系本身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所以,马克思研究了资本主义的政治和文化上层建筑,把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作为活生生的东西表现出来,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结构和历史学说。

  二、“人本”立场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以人为本”建立的。马克思认为,价值的实体是劳动,在商品价值决定和价值的计量问题上,马克思“以人为本”,分析了人的劳动过程的二重性,找到了商品价值的真正源泉,从而把劳动价值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思想是“劳动者”为本的思想,在劳动价值论中他充分肯定活劳动创造价值的同时,以劳动力商品作为分析的钥匙,通过分析劳动力成为商品条件的论述,和劳动与资本买卖关系的表面上平等,实际上不平等,指出了劳动力商品特殊效用价值,寻找到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充分赞扬了劳动的意义和劳动者的意义。

  三、价值观变革

  劳动价值论的价值目标。劳动是人为满足自身需要而进行的活动,又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手段。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的基本的、有目的活动,是人创造社会财富,不断完善和发展自身机能的过程。马克思提出了人自身发展的三个阶段,从而揭示人的自身发展的过程是与劳动分不开的。因而,劳动的意义不仅在于创造财富,满足人生存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在于它是人自身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手段。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研究资本关系的,这部巨著,通过对价值的极端形式——资本的形成、资本的产生、资本本质的分析,最终揭示出资本不过是物,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依附在它上面的人与人的关系,使它成为“万能的统治者”,是万恶的资本主义把人变成了资本的奴隶——资本家是人格化的资本,工人是能创造价值的机器,所以资本主义是“以物为本”的社会。

  马克思贯彻其“人本”的思想,在其经济学中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批判。资本主义相对于以前的社会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是,资本主义的巨大物质财富是在人与物本末倒置的社会机制下创造出来的,马克思通过揭示资本的本质,指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物的关系掩盖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商品的形成,使人产生对物的崇拜,这个本末倒置的社会不仅剥夺了劳动者发展人的本质的权利,而且,也是人性的倒退,是“物支配人”。所以,资本主义是对人性的压抑,它在物的价值不断增值的同时使人的价值不断贬值。

  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社会的主人,自己的主人。资本家将消灭,作为生物的人,他们将被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人被称作为社会的、生物体的人被当作目的和被重视。社会主义建立“以人为本”的经济运行体制,这个机制运行的必然结果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巨大进步、财富的极大丰富,为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